何满潮院士科研团队

发布时间:2024-11-29

点击次数:

何满潮院士科研团队实验室的前身是何满潮院士创建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岩土工程研究所”。该所于1991年12月7日批准成立,1993年9月开始岩土工程实验室建设;2003年3月,首台自主研发的实验装备——深部软岩巷道结构效应物理模型实验系统研制成功;2006年5月,借助自主研发的应变岩爆力学实验系统,完成国内外首例室内岩爆过程力学实验,引起国际广泛关注;2007年5月,岩土所更名为“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先后研发6台套特色实验装备;2008年5月16日,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更名为“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4月3日,搬迁至宝源公寓一层集中建设;2023年实验室完成重组,更名为“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建设面积1.7万m2,固定资产2.3亿元,配备具有自主研发的大型实验装备25台套,构成了以“力学特性”、“破坏模式”、“灾害控制”为主体的深部岩体力学与灾害控制实验研究平台。

30 余年来,实验室以国家深部资源开发与地下工程建设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国际深部岩体力学学科发展前沿为引领,以构筑具有“深部”特色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工艺方法与工程材料原始创新研发平台为目标,构建了深部岩体力学基础理论体系,形成了大变形灾害控制材料及其配套技术体系,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挖补偿法、能源隧道自动形成--无煤柱自成巷理论、隧道大变形控制NPR新材料等工艺与装备体系,建成了高水平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岩土工程精英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先后于 2013 年和 2018 年顺利通过科技部评估,并在 2013 年 11 月首次评估中获得工程领域“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异成绩。

30 余年来,研究团队在何满潮院士的带领下,秉承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勤奋求实,锐意创新,追求卓越,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人才,取得了一大批一流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支在国内外深部岩体力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团队。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090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6CB202200)、国家自然基金委川藏铁路重大专项项目(41941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50490270)等十余项国家级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和数十项现场工程技术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技术发明奖1项等。授权专利362项,其中发明专利305项,包括中国发明专利229项、国际发明专利76项。

  • 隧道国重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