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简介

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23年由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依托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由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中山大学三所高校共同建设。

验室秉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发展中的“不良地质探不明、灾害机理搞不清、灾变过程控不住”的三大科学难题,在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变防控及智能建养领域实现原创理论突破和技术体系创新,重点攻克“极端环境下隧道工程重大灾害长距离精准预报、强扰动下隧道工程灾变演化机理及预警、超长隧道与海洋岛礁地下工程灾害防控、隧道工程智能建养”等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着力解决隧道与地下工程中的“卡脖子”工程难题,引领我国从“隧道大国”走向“隧道强国”。

实验室由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中山大学共同组建,何满潮院士为主任,李术才院士、王复明院士为副主任,汇聚了8名国家杰青、7名长江学者等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三个院士团队共同科研攻关,产学研用实质融合,形成了一支紧密的学术团队,首创了隧道致灾水体定量预报方法,创立了工程岩体灾变力学理论与大变形灾害控制体系,开创了突涌水全封堵理论和治理技术,研发了隧道掘进智能感知装备和决策系统,在成兰铁路、引汉济渭等 700余个重要工程中成功应用,为我国隧道灾害防控与安全建设做出了奠基性、历史性贡献,是该领域的“特长生”和“主力军”。

实验室牵头的科研成果获国际大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中国专利金奖4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技术发明奖1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全国一级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实验室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共83项,包括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4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1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联合基金1项等,科研总经费达14332余万元。其中,新获批国家级课题39项:包括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1项、国家基金委项目29项等。




  • 隧道国重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