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宏飞

一、个人简介

段宏飞,男,汉族,中共党员,地质工程(岩土工程)专业工学博士,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博士后,矿业工程专业正高级工程师(2019.12年,破格一年),获得孙越崎青年科技奖、全国煤炭青年科学技术奖、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等荣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校企联聘学者)。曾任大同煤矿集团塔山煤矿采煤队队长、2000万吨级同忻煤矿地质开拓副总工程师与总工程师、全国第二大煤炭企业晋能控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共青团山西省委副书记(兼职),主要从事深部隧(巷)道工程灾害防控、地下工程稳定控制理论与技术、矿山岩体力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大型生产技术项目,主持参与了20余个20米以上特厚煤层1000万吨级综采工作面的高效安全生产,主持完成了30余条煤岩体巷道的支护设计,尤其是特厚煤层高强度开采临空小煤柱巷道的设计,承担或参与973计划子课题、重点研发计划、中央引导资金等重大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2项(第1完成人五项,其中山西省奖三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1项。

二、教育背景

1、2004.09-2008.06,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工学学士

2、2008.09-2010.07,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工学硕士

3、2010.09-2012.12,中国矿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学博士

三、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深部隧(巷)道工程灾害防控、地下工程稳定控制理论与技术、矿山岩体力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

四、代表性科研/教学成

1.项目

(1)主持完成了30余条煤岩体巷道的支护设计,尤其是特厚煤层高强度开采临空小煤柱巷道的设计(企业特大型生产项目);

(2)主持参与了20余个20米以上特厚煤层1000万吨级综采工作面的高效安全生产,安全零事故(企业特大型生产项目);

(3)主持了同忻矿8102大斜长孤岛工作面强矿压-水-火协同防控项目的生产技术研究(破解了该面五年不敢开采的困局,多回收煤炭960万吨,创效10.16亿);

(4)2021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瓦斯智能抽采“场-区-网”大数据一体化能源互联网(项目批准号:YDZJSX2021B021,2021--2023),90万,主持;(2023年入选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安全生产科研攻关项目(第一批))

(5)2023年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双系煤层坚硬顶板特厚综放面低氧致因与均压智能调控机制(项目批准号:202203021221294,2023-1至2025-12),主持;

(6)2022年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浅埋近距离煤层群综采面低氧致因与均压自适应调控机制(项目批准号:2022M723391,2022-11至2024-11),主持;

(7)2019年山西省揭榜招标项目“特厚煤层坚硬顶板多场耦合致灾机理及协同控制”(项目批准号:20191101015,2019--2022,课题五:特厚煤层坚硬顶板多重灾害协同控制技术装备研发及示范),现场技术负责人;

(8)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子课题“强震区重大岩石地下工程地震灾变机理与抗震设计理论”(项目批准号:2015CB057904,2015-2019),参与;

(9)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项目批准号:2016YFC0600701,2016-07至2019-06,课题1:深部岩体原位力学行为研究),参与;

(10)大同市科学技术局大同市科技攻关项目“石炭二叠纪复杂地质构造定量研究与千万吨矿井高效开采”(项目批准号:2016008,2016-2019),主持。

2.论著

(1)Duan Hongfei, Zhao Lijuan*, Yang Haiyan, Zhang Yao*, Xia Hongchun. Development of 3D top coal caving angle model for fully mechanized extra-thick coal seam mi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32(5):1145-1152,DOI:10.1016/j.ijmst.2022.08.010(SCI,1区,IF=17)

(2)杨强,王昀,段宏飞,朱卫兵.基于不平衡力的坚硬顶板破断数值分析[J].煤炭学报,2023,48(1):139-149.(EI)

(3) Duan Hongfei, Zhao Lijuan*. New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risk of water inrush from mining coal seam floor[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21.1, DOI : 10.1007/s12665-020-09339-y.(SCI,2区,IF=3.1)

(4)Hongfei Duan, Lijuan Zhao*. Prevention Technology for Strong Mine Pressur Disaster in the Hard-Roof Large-Mining-Height Working Face. SHOCK AND VIBRATION,2020.10. DOI : 10.1155/2020/8846624(SCI,3区,IF=1.6)

(5)段宏飞.底板破坏深度六因素线性预测模型[J].岩土力学,2014,35(11):3323-3330(EI)

(6)于斌,段宏飞.特厚煤层高强度综放开采水力压裂顶板控制技术研究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2014,33(4):778-785.

(7)段宏飞,姜振泉,朱术云等.大埋深高地压弱结构面顶板岩层诱发冲击地压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9):2774-2782.(EI)

(8)段宏飞,姜振泉,朱术云等.深部矿井岩石水稳性微观机理及强度软化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34(9):1636-1645.(EI)

(9)DUAN Hong-fei, JIANG Zhen-quan, ZHU Shu-yun, et 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new composite grouting material of modified urea-formaldehyde resin A liquid-c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22(2):195-200.(SCI,1区,IF=17)

(10)段宏飞,姜振泉,朱术云等.岩石膨胀界限抗渗强度及其在煤矿底板突水评价中的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29(1):95-100.(EI)

3.获奖

(1)基于变形加固理论的采动坚硬顶板岩层移动模型及顶板控制机制,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1,2022-J-2-026

(2)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1,2021-J-2-024

(3)石炭系特厚煤层坚硬顶板高压水致裂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1,2016-J-2-028

(4)双系煤层开采覆岩结构演化致灾机理,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1,2017-232-R01

(5)大空间采场覆岩结构及其矿压作用机理研究,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一届安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1,2019-12-R01

(6)大同双系特厚煤层强矿压发生机理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8,2016-113-R08

(7)特厚煤层原位扰动力学行为及采场矿压控制,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9,2020-112-R09

(8)充分采动全地层覆岩联动作用机理研究,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3,2020-243-R03

(9)大空间采场坚硬覆岩远近场协同控制理论与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16,2018-254

(10)采动过程中煤岩体破断机理及裂隙演化基础与应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9,2015YK(J)-2-07-R09

4.专利

(1)一种煤层工作面以孔代巷联合抽放治理瓦斯方法,发明,ZL202111049681.7,排名第1;

(2)一种特厚煤层顶煤垮落角现场实测方法,发明,ZL202110506939.5,排名第1;

(3)一种矿用综采设备列车下陡坡安全迁移方法,发明,ZL202110790838.5,排名第1;

(4)一种全域智能放煤及煤量过载报警方法,发明,ZL202110235355.9,排名第1;

(5)基于底板变形监测系统的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装置,发明,ZL201911105561.7,排名第1;

(6)水压致裂正交组合双刃切槽钻头,发明专利,ZL201610460034.8,排名第2;

(7)厚硬高强度开采工作面底板裂隙萌生扩展规律分析系统V1.0,2023SR0025382,排名第1;

(8)强矿压特厚煤层综放面煤岩体裂隙发育、扩展及量化计算分析系统,2023SR0391885,排名第1;

(9)坚硬顶板特厚煤层破坏形态分析系统,2023SR0396991,排名第1;

(10)远近场(地井)压裂方法优化分析选择系统,2023SR0502762,排名第1。

五、联系方式

邮箱:dhfcumt9@126.com


  • 隧道国重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